《活着》是由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中文名:《活着》外文名:《Lifetimes Living》其他译名Woot jeuk、活きる、人生、Lifetimes、To Live。类型:剧情、家庭、历史,出品公司:年代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全片长共2小时12分钟,电影版与书籍原版有些许出入,如:有庆的死因,凤霞和二喜的孩子的名字等,电影版结尾与原版结尾不同。
Part.1
作者简介
余华,男,浙江海盐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以纯净细密叙述,擅长用短小精悍、简洁干练的笔触描写一种深刻自然的情感,使他笔下的世界极度接近真实,却又比真实更加沉重与悲哀。
Part.2
作品介绍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故事的最后,在夕阳里老年的福贵牵着那头名为“福贵”的老牛,边走边向它说着那名为“家珍”“有庆”“二喜”“凤霞”“苦根”的“牛”的功劳,最后唱着歌消失在黄昏中。在《活着》里写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或许福贵还活着,亦或许福贵已经死去了。
Part.3
名言名句
1、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活着
3、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Part.4
心得体会
《活着》展现的是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在给予希望的同时又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态度。整个故事在外人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他当人生。故事中福贵从傲气凌人的公子哥落魄至乞人之流,先后经历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家人相继离他而去,年迈的他在肉店里遇见一头年迈的牛,感慨之余将其买下,并与这头老牛默默地生活下去。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余华平实朴素的语言,诠释着生命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阅读此书,能在他的字里行间中,领悟生命的珍贵,明白活着的意义。
招生咨询热线:0316-2901888、0316-2901877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