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西游记》
《西游记》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25集古装神话剧,改编自明代同名文学名著,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李世宏、李扬、张云明、里坡等担任主要配音。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于1982年7月3日开机,同年10月1日首播试集《除妖乌鸡国》。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
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鲁迅、胡适等人从《天启淮安府志》所载断定淮安府人吴承恩即是章回小说《西游记》作者。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西游记》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唐僧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孙悟空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谐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西游记》对后世神魔小说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明末就有人写了《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内容大致模仿《西游记》。另外,像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和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也都和《西游记》有直接的关系。明末董说写的十六回《西游补》,内容情节更自成局面,文笔也颇具特色。
据初步统计,《西游记》已有日、英、德、法、意、西班牙、俄、捷克、罗马尼亚、朝鲜、越南、波兰、匈牙利、世界语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日文译本最多约三十多种。海外对《西游记》研究十分注重,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书过程、语言特色、版本源流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作品以很高的评价。1988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华文书展”上,《西游记》读物就有五十多种,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大闹天宫》等使少年儿童爱不释手。《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形象在日本的书籍、漫画和电视广告中频繁出现。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
沙僧
美国梁挺博士编著的《超时空猴王》更是将科学技术与孙悟空联系起来,让孙悟空在宇宙空间里大显神通。孙悟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现于中、法两国电影工作者合拍的《风筝》中。猪八戒也不甘落后,以《猪八戒背媳妇》为名的木偶剧曾在匈牙利举行的国际木偶节上获得最高奖。大量事实说明,西游文化已超出了作品本身和中国范畴,走向了世界。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7集俄语动画片《西游记》精编版首次在俄罗斯新媒体平台播出。
白龙马
作者争议
自章回小说《西游记》诞生以来,有关该书作者之争就未曾停歇,代表性观点有丘处机、陈元之、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吴承恩等诸说 。《西游记》明刊本不题撰人,至清初汪象旭《西游证道书》始以为丘处机作,后吴玉搢据明天启《淮安府志》及小说中的淮安方言推断作者为吴承恩。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据历代《淮安府志》及钱大昕、纪昀、丁晏、吴玉搢等的记载,确定吴承恩为《西游记》的最后加工者。应该说,鲁迅勾索古籍,排比众说,所下的结论还是相当谨慎的,也因此得到了当时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自此国内学术界基本上接受了这一说法。在当时虽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如1933年俞平伯在《驳〈跋销释真空宝卷〉》中即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海外及台湾学者中,如田中严、太田辰夫、矶部彰、杜德桥、余国藩、张静二、郑明娳等,则对吴承恩著《西游记》一说持保留、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章培恒率先发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提出现有材料并不能证明吴承恩确为《西游记》的作者,打破了国内学术界多年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沉默,引发了一场关于作者问题的大讨论。按诸学者争论的出发点并结合其研究方法,可把有关讨论概括为吴承恩说、丘处机说、陈元之说三大说。否定吴承恩著作权的有章培恒、杨秉祺、李安纲、黄霖诸人,维护者则有苏兴、刘怀玉、钟扬、杨子坚、陈澉、刘振农、蔡铁鹰等。重提丘处机说的主要是海外及台湾学者,如张易克、柳存仁、陈敦甫、陈志滨,国内倡此说者有金有景,吴圣昔则大力反驳。陈元之说的提出是伴随着对“华阳洞天主人”的研究而出现的,九十年代以后,有些研究者在否吴、否丘的基础上,把作者人选的范围转向陈元之,重新审视华阳洞天主人、陈元之、作者三者的关系,提出陈元之即华阳洞天主人即作者三位一体的观点。首倡此说者为陈君谋,对之作了更深刻论述的是张锦池,但此说在提出新论的同时,也面临着反驳,如廉旭、吴圣昔、宋克夫等都对此提出驳议。
在这三大说中,吴承恩说仍不易轻易否定,丘处机说与小说文本有凿枘不合且难以自圆其说之处,陈元之说富有创见,但陈元之显非真名,其人究竟为谁,仍是一个谜。可见,作者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待于学者们更深入地思考与研究。
招生咨询热线:0316-2901888、0316-2901877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