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乡村》
作者介绍
萧军(1907年7月3日—1988年6月22日),中国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等。萧军于1907年7月3日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由于家境贫困只上过小学。1925年开始军旅生涯,担任过见习官、军事及武术助教等职务。写作生涯是在军队中开始的。1932年,萧军在哈尔滨化名“三郎”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并和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一起共同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萧军参照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完成了表现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
内容简介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早期代表作,描写一支抗日游击队——中华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转移过程中与日伪军及地主武装进行战斗的故事。小说使用类似电影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陈柱、铁鹰队长、李三第、萧明、安娜等人物形象,表现了东北人民不甘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乡、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书中描写的只是北方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却勾勒出了当时中国抗日军民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三省逐渐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任意妄为,经济上大肆建掠夺,欺压百姓,文化上则施行专制,剥夺作家的言说自由,大力叫嚣满洲文化。面对国家危亡,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从文化上消灭整个中华民族的时候,中国作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虽然处在极其不自由的言说环境当中,很大一部分作家仍坚持民族立场,不向伪满洲政府妥协。1933年春夏之际,萧军和磐石游击队的傅天飞相见和长谈,当时磐石游击队在杨靖宇领导下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作者受磐石游击队英雄事迹的鼓舞。
文摘赏析
成群或是孤飞的老鸦们,掠过人们的顶空,掠过白桦林的高墙,飞向天的一边去--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绵绵无尽的远山。太阳就是由那一面山脊的部分滚落下去的。老鸦叫出的声音常常是不响亮,低哑,充饱着悠沉和倦怠。
(赏析:通过描写老鸦的声音,田野,落日,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以动衬静,突出了战斗前的静谧,同时也暗示了行军中的艰难)
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的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
(赏析:描写村庄被扫荡后的景象,揭露了鬼子的残暴和罪行,描写时运用多种手法,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心得体会
在这本书中,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反压迫的精神特征和顽强鉴定的必胜的战斗信念,揭示了不斗争不反抗即毁灭的主题。作品有力地表现出他们对于生活的任何憧憬与理想,其中有各个阶层的人,他们都在抗日的艰苦战斗中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令我深有感触,如今我们处在"他们"所创造的"新世界",更应将这段历史深刻的记在心中,不负时代号召,砥砺前行。
招生咨询热线:0316-2901888、0316-2901877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